臺北場 上海場
“幸運遇見您─自閉癥研究與實踐交流分享會”由上海競衡公益基金會發起,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分別于臺北(7/12)、上海(7/17)兩地舉行專業交流。
自閉癥(孤獨癥)
全球自閉癥人數逐年攀升,據《中國自閉癥教育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患病者約200萬,是增加最快的身心障礙族群。盡管泛自閉癥亞斯伯格癥候群也不乏杰出人士,如阿根廷足球員梅西(Messi)、英國歌手蘇珊大媽(Susan Boyle)。然而,自閉癥患者,若自幼缺少適當的行為和情緒引導,往往在社會上成為遭受歧視的族群;反觀,若能及早理解自閉兒的需求和行為,給予適切引導協助,更能幫助他們發展優勢、融入社會。
上海競衡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張簡珍致詞中表示,因為這樣一個機緣,大家能夠更深入地認識這個特殊的群體,有機會參與更多,這樣就會有發自內心的愛與善意,來包容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多。
因
為
懂
得
,
所
以
去
愛
學術領域權威
美國加州大學在華中心王勉博士,分享主要圍繞著基因生物指標、腦研究例子的最新研究動向,基于運用行為科學,分享自閉癥干預研究方面趨勢及其與學校的實踐關系最新的研究成果。
休息間隙一線老師們請教王博士相關問題
王勉博士會上的主要介紹:
一、自閉癥常見干預模式(Helfin,2011)
1.以促進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干預(*或**)
2.以技能發展為基礎的干預療法(**或***)
3.生物學為基礎的干預療法(*或無*)
二、NPDC(Wong et al.,2014)
牽引干預、認知行為、差異強化、單一回合式、消減法、功能性為評估、功能溝通訓練、示范法等。
三、自閉癥干預的未來展望
1.基因研究(基因診斷和基因工程修復)
2.腦研究
3.生物指標研究
一線老師教學分享
新北市文山國中邱筑君、陳玉燕老師分享如何從帶領學生向外望的“窗”,變成走進學生心里的“門”,通過打字教育法的經驗分享,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發聲,真正了解他們,這是一段所有師生的共學共長經驗。
打字溝通法教學經驗分享
侯老師告別式有感
部分教學用具展示
上海幸運兒發展中心賴怡靜主任、林佩蓁高級顧問、劉陽高級顧問分享應用行為分析與自閉癥的聯系,從心理學分析孩子的行為與環境關系,透過調整環境因子來降低問題行為的頻率,引導出適當的行為能力;同時從督導服務、師資培訓、定制課程項目、訂定目標等,都能有一套完整和適合個案的教學及陪伴方式。
座談交流
座談交流時間,由將近20位一線特教老師與一線輔導工作人員(湛藍工作坊-大齡自閉癥工作坊、上海福利院等)共同參與交流分享,希望帶給自閉癥兒童及其家長更多資源,幫助自閉癥的孩子與家長一同成長;講師們也共同發出呼吁,特殊教育正因為特殊才能給這些孩童更多耐心去支持和關愛,同時強調對特殊兒童的關愛不僅僅是在教學環境下,也要做好特教宣導,幫助特殊兒童的家長更好地參與教學中,實現家校聯動,用愛共鑄孩子的點滴進步,并且幫助他們適應社會。
用理解和更多的包容,帶領這群孩童能走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讓特殊教育更有溫度,期待下次最好的遇見。
學生作品
協調絢爛的配色將告訴你,他們能做到的超出你的想象!
參會嘉賓集體合影